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 1.1937年,蒋介石致电八路军:“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此次大捷( )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D.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 【答案】D 【解析】根据“1937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可知,此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这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故选D;A是台儿庄战役的意义,B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A、B;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敌后战场尚未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排除C。 2.193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称:“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基于这一认识,毛泽东提出( ) A.速亡论 B.持久战 C.速胜论 D.阵地战 【答案】B 【解析】1938年正处于抗战时期,毛泽东主张“在国内,克服腐败现象,增加进步速度;在国外,克服助日势力,增加反日势力,尚非目前的现实”,这说明毛泽东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抗日,而且这一过程会很漫长,因此毛泽东提出持久战,B正确。 3.“1941年,当时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南面和西面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北面受到日本人的封锁。”为保障根据地军民的军事斗争和日常用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 ) A.减租减息运动 B.大生产运动 C.百团大战 D.“三三制”政权建设 【答案】B 【解析】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以渡过难关,故选B。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激发根据地人民抗日的积极性,排除A;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排除C;“三三制”政权建设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 4.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英、中抗击世界法西斯的主要统计数据示意图。以下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主要依靠盟军的支持 【答案】C 【解析】由示意图可知,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美、苏、英相比,持续作战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这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C。 5.2014年,中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 A.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B.赢得了与西方大国平等的地位 C.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故选A项。尽管抗战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但是当时中国还未取得与西方大国平等的地位,B项错误;抗战胜利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项错误;材料主旨与赢得世界和平关系不大,D项错误。 1.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极短时期内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云、贵、川等地。这次行动( ) A.确立了迁都重庆的战略思想 B.粉碎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 C.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工业布局 【答案】C 【解析】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云、贵、川等地,这保存了物质实力,从而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迁都重庆,无法得出A项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