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18441

2024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3章测评(含解析)

日期:2024-05-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6242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练习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 第三章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48分) [2023湖南株洲联考]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背景下工业副产气制氢技术发展前景广阔。据此完成1~2题。 图1 七类制氢工艺成本 图2 七类制氢工艺CO2排放 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势不包括(  ) A.清洁 B.无污染 C.无二氧化碳排放 D.可再生 2.双碳背景下工业副产气制氢技术发展前景广阔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成本低 B.市场广 C.无二氧化碳排放 D.政策支持 [2023山东腾州期末]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吨)。据此完成3~5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碳排放总量 碳源与碳汇的比值 2000 44.05 -27.75 -0.16 -10.58 426.31 -0.03 431.85 12.21 2005 43.53 -28.24 -0.15 -10.65 752.89 -0.03 757.35 20.39 2010 43.10 -28.19 -0.13 -10.78 1 190.41 -0.03 1 194.37 31.52 3.鄱阳湖区碳源的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4.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的变化会使大气(  ) A.增温 B.增湿 C.增多 D.增干 5.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降低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 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增加建设用地的利用比例 [2023江苏苏州调研]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分区(如下图)。据此完成6~8题。 6.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C.生态农业观光园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7.在缓冲区(  ) A.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 B.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可进行旅游和物种驯化繁殖 D.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8.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  ) ①遏制生态恶化 ②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③提供污染监测和科研基地 ④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河北石家庄联考]牛背梁位于秦岭东段,海拔1 000~2 802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羚牛栖息地遭到破坏,极大威胁着羚牛的生息繁衍。1988年成立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沙柞公路自然保护区段的拟选方案。下表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据此完成9~10题。 区域 措施 a 严禁一切干扰活动。封山育林,自然恢复为主 b 只准进行科研观测活动。封山育林,自然恢复为主 c 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退耕还林,人工恢复为主 9.表中a、b、c区依次是(  ) A.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B.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 C.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 D.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 10.沙柞公路①②③④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黑龙江牡丹江期末]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11~12题。 11.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海洋石油的开采 C.近海石油的加工 D.海洋石油运输 12.下列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