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38108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3628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一,学期,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等指出,里耶秦简在证史、补史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殷墟小辞、敦煌文献。下面是里耶秦简中的一片书简及其局部,其史料价值在于( ) A.实证了秦代地方管理体制 B.再现了民间书信书写形式 C.展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 D.丰富了世界数学发展史 2.如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年份 书目 自然科学(含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主) 总数 占比 总数 占比 1896年 《西学书目表》 259种 73.6% 93种 26.4% 1900—1904年 《译书经眼录》 164种 33.4% 327种 66.6%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 D.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3.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原为北方民族狄的一支,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后逐渐迁徙至中原地带。中山王墓葬发掘的大量金银器、铜器不仅工艺不逊于战国七雄的错金银镶嵌技艺,铜器上的铭文也出现《左传》、《大戴礼记》中的文句。这说明( ) A.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B.民族战争是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C.文明的地域差距日益缩小 D.中原文明对周边民族有较强的影响力 4.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5.《灵宝毕法·比喻》中说:“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于道,人同天地,心比天,肾比地,肝为阳,肺为阴。”此论述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A.天人合一 B.崇德尚贤 C.和而不同 D.自强不息 6.下表是有关利玛窦来华的部分史料。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 史料 出处 (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 《明史·神宗本纪》 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 《明史·天文志》 (《几何原本》)西洋人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启所笔受也。……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A.利玛窦对当时西学东渐作出了贡献 B.中国传统科技开始实现近代化转型 C.利玛窦是最早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D.西方近代科技受到社会的普通认可 7.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不断有周边藩国的质子来华学习。唐朝时期,出于“文德绥海内”,传播大唐文化的目的,允许国子监接收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这表明留学生来华( ) A.扩大了理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B.确保了唐王朝对周边国家的钳制 C.有利于周边国家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唐与周边藩国的平等交往 8.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的考古现场首次在四川大规模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而在该遗址发现的双耳罐、圈足杯等陶器中,有不少也明显带有甘肃齐家文化等文化的痕迹。据此可推知,该遗址文化时期( ) A.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 B.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存在着跨区域文化交流 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9.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 B. C. D. 10.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等。下列选项中说法最准确的是 A.“无治主义”适用于战乱后的休养生息阶段 B.“德治主义”在战国时期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