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48013

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45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课前解析】 《青山不老》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文语言简练、构思精巧、内容清晰,以“青山不老”为主线,以“我”采访为视角,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环境的险恶和生活条件的艰辛,坚持植树造林十五年,最终创造一片青山的感人故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关注课题: “青山不老”是本文的“文眼”,直接点出文章的主题。 关注课文写作方法: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内容层次分明,内容清晰,结构紧密。开篇就展现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接着介绍这条美丽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之险恶和院子里的小环境之艰辛,与开头呈现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讲述了不起的奇迹埋下伏笔。再接着用一连串的数字讲述奇迹的了不起,通过老人的话感受到了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持与热爱,为理解“青山不老”作铺垫。最后以“青山是不会老的”结尾,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关注词语: 本文的词语运用非常准确、形象,如“肆虐”很准确的写出西伯利亚大风的风势之强,破坏力之强;“盘踞”形象地写出晋西北的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霸占在这里,赶也赶不走;“如臂如股”“劲挺”写出了树面对山洪的勇敢与坚强。 关注作者: 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曾任国家新闻-出卷网-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代表作有《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没有新闻的角落》等。 关注背景: 晋西北地处山西高原的西北边缘,沙漠化扩展前沿,属于沙尘暴高发区。受地理位置影响,该区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说。 教学目标: 1.多角度说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怎样的奇迹?(重点) 2.抓住关键句,说明白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难点) 3.体会老人绿化家园的执著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守卫家园、保护环境的情感。(重点) 教学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相貌平平,却一次次创造奇迹;他风餐露宿,却只愿植树造林;他一生贫苦,却只为青山不老。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记者梁衡去认识这位传奇人物———代喜增老人。 活动一:初悟奇迹 出示:预学检测,完善人物信息卡片。 出示老人照片,引出情境。 情境:走访种树老人,为老人写颁奖词。 介绍“颁奖词”及撰写颁奖词的方法。 活动二:体会奇迹 一、品读文本,赞美“奇迹” 1.边朗读相关段落,边勾画关键语句,说一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预设: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梳理老人创造的“奇迹”。 预设1: 联系“人物信息卡片”,由“81岁”“瘦小”体会老人精神的伟大,对植树的执着。 预设2:由“十五年”体会老人坚持植树时间之长,对植树造林的执着。 师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指导朗读,读出奇迹。 预设3: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师引导聚焦数字,与操场、教室作对比,感受贡献之大,体会奇迹。 3.汇总奇迹:年龄大,又瘦小,环境又恶劣却坚持植树,而且植树时间长,做出的贡献很大。 4.指导朗读:读出对老人的敬佩、崇敬、赞美……的情感。 二、克服困难,见证“奇迹” 交流一:“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预设1:抓住“肆虐”“盘踞”等关键词句,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 预设2:抓“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体会晋西北的风沙大,环境险恶。 师:播放晋西北的视频。 交流二: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