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5186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0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33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
  • cover
《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保卫黄河》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这是一首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地表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斗争最前线的动人景象以及他们那惊天动地、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不论是在抗日前线还是在敌人后方,不论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的巨浪,犹如黄河怒涛的咆哮!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不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2、技能目标: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对音乐节奏力度,速度变化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力作用方面有初步的感受,但对乐曲音乐结构及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的理解感受音乐的真正内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引导学生用“身”去体验,用“情”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能比较有深度地去把握音乐作品,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歌唱乐曲的活动中接受一次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蕴含着的伟大艺术魅力,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1、将“聆听”贯穿课堂始终。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而言是非常抽象模糊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之美。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前言所指出的:中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是体验艺术,而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由此可见,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录音、师生亲身演唱感受,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2、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音乐学习改革的核心任务,而主动参与是其首要行为。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进而还要让学生去展现这首歌曲。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教学难点1、解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强拍位置上的休止符等演唱难点;2、通过演唱《保卫黄河》,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