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融合,而民族融合是主流。秦汉的统一开启了多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加速了民族融合;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知识结构】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秦朝:2、汉朝: 3、隋朝:4、唐朝: 5、宋朝: 6、元朝: 7、明朝:8、清朝: 1、汉朝: 2、隋唐: 3、宋朝: 4、清朝: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秦朝: (1)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端。 (2)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东北的夫余、乌桓,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南方的夷、越。 (3)中央设“典客”“典属国” 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4)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汉朝: (1)汉朝在中央设大鸿胪一职管理民族事务。 (2)在北面,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攻打匈奴,取得大胜。此后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东汉初攻打北匈奴取胜后,北匈奴数败之后,被迫西迁。 (3)在西面,在河西走廊设 “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中亚的要道。 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羌人生活的区域设护羌校尉;在氐人活动地区设武都、陇西、阴平三郡,置十三氐道; (4)在西南设牂牁(zangke)郡,管辖西南诸夷。 (5)在东北,汉朝设护乌桓校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 (6)在南方,汉朝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攻灭南越,重新设置郡县管理。 (7)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有? (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大批内迁,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杂居。 (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战乱,迫使各族人民联合斗争。 ( 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各族人民频繁交往。 (4)各民族间的征战:打破了各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 (5)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3、隋朝: (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2)隋初,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接受隋朝管辖,遣使入朝;西突厥与隋朝也保持密切关系。 (3)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开皇九年(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在岭南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4)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5)隋朝加强了与流求(今中国台湾)的接触,在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六年(610年)先后派朱宽、陈棱等人抵达流求。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4、唐朝: (1)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 (2)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朝声威远扬,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 (4)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5)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大都护府,东北设安东大都护府,南方设安南大都护府。都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