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6185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4份打包)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26093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课件网) 竹里馆 七年级下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王维创作的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竹里馆》。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教学环节 1.了解王维及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句,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恬淡、清新、幽雅的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知识必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知识必备 正字音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huánɡ xiào 整体感知 细读感悟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诗歌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弹琴又加上长啸。 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独”字在开头给人留下突出印象,贯穿全篇,塑造了一个独居者的形象。 这两句诗描绘出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这两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僻居在深林之中,一轮皎洁的明月来陪伴我,仿佛只有这一轮明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来”字运用拟人,把明月写得有了生命和性格,描写明月似是有意在幽林中陪伴诗人,像是诗人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借明月的高洁烘托诗人高雅脱俗的形象。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诗中景物有“幽篁”“深林”“明月”,人物活动有“独坐”“弹琴”“长啸”,描绘出没有尘世喧嚣,没有名利干扰,幽深清明的自然世界。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以声写静,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这首诗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是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它妙在何处?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首诗写了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课堂小结(课件网) 春夜洛城闻笛 七年级下 我们常见的诗中的笛声代表着什么? 一种思绪。诗人常借笛声悠扬表达思绪绵延。 客居洛城的李白,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引发了他怎样的思绪呢?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课堂小结 5 教学环节 1. 了解“柳”的寓意,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歌的意境。 2. 通过抓取关键词,体悟诗歌情感。 3. 感受诗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