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67018

第四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课件(共25张PPT)《环境法》同步教学(高教版)

日期:2025-09-30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262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环境法,第四章,基本原则,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协调法律原则 第二节 预防为主原则 第三节 公众参与原则 第四节 环境责任原则 【本章导学】 基本原则既是环境立法者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也 是环境执法和司法者实施法律的最后依凭,还是在 立法不能穷尽或者出现法律漏洞时,通过解释进行 法律漏洞补充和利益衡量的准则。 1.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2.协调发展原则的含义 3.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4.公众参与原则 5.环境责任原则 本章重点提示 第一节 协调发展原则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含义 二、协调法律原则的实现 综合决策 绿色GDP 循环经济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含义 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共同进行,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地进行。 又称“环境利益平衡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或者“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的具体内容十分广泛。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综合决策 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指在决策中,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结合起来,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全面考虑,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环境效益。 1.功能:协调利益、平衡关系 2.需求来自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3. 是以和谐方式缓解消除冲突的方法 4. 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绿色GDP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绿色GDP=传统GDP 环境污染成本 自然资源退化成本 =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区别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二节 预防为主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实现 环境规划 环境标准 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 一、预防为主原则的含义 预防为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的简称,其含义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开发和建设活动中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要积极治理。 积极预防———积极治理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实现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狭义: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广义:包括土地利用、城乡发展等与自然资源有关的规划。 目标:通过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合理计划和安排,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防止不可接受的环境损害和生态退化、环境质量下降。 具体要求:“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实现 ———环境标准与总量控制 环境标准,指为了保护环境而确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环境保护提供具体的指标,以限制和规范污染物的排放来达到防止环境损害的目的。 总量控制,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自然条件确定合理的总量指标,并在环境管理中强制落实。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实现 ———环境影响评价 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决策、规划和建设项目等,均应当在公众参与下对其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然后才能由政府主管部门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相关:“三同时”制度 第三节 公众参与原则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含义 二、公众参与原则的实现 公民环境权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决策的听证 环境公益诉讼 一、公众参与原则的含义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享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