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76359

10 小石潭记 同步精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2936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小石,潭记,同步,精练,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小石潭记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冽(liè) 翕忽(xī) 为嵁(kān) B.为坻(chí) 下澈(chè) 篁竹(huáng) C.珮环(pèi) 佁然(yǐ) 幽邃(suì) D.俶尔(shū) 寂寥(liáo) 参差(cē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鸣佩环 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 B.明灭可见 水尤清冽 竹树环合 C.凄神寒骨 隶而从者 犬牙差互 D.日光下澈 蒙络摇缀 青树翠蔓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潭西南而望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一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静止着,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C.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二、填空题 6.一词多义。 (1) 环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4) 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5) 而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6)以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7.词类活用。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心乐之    (3) 皆若空游无所依    (4) 日光下澈    (5)斗折蛇行    (6) 其岸势犬牙差互    (7)凄神寒骨    8.古今异义。 (1) 全石以为底 古义:    今义:     (2)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    (3)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4) 余弟宗玄 古义:    今义:    9.按照要求填空。 (1)“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   ,属于   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 ,本文是他所写的“  ———中的一篇。他与   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之并称“刘柳”;王维、   、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三、问答题 10.理解课文《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四、文言文阅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入之甚寒,问其深,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