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76386

19 登勃朗峰 同步精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292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登勃,朗峰,同步,精练,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登勃朗峰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lì) 辚辚(lín) 焦炙(zhì) 俯瞰(kàn) B.穹顶(qióng) 拾级(shí) 皑皑(ái) 顷刻(qǐng) C.蔓延(màn) 霓裳(ní) 颠簸(diān) 打嗝(gé) D.沟壑(hè) 隧道(suí) 巉峻(chán) 目睹(dǔ)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物有所直 美不胜收 巍峨壮观 B.色彩斑斓 轻歌曼舞 交相晖映 瞬息万变 C.纷至踏来 扬尘远去 一如既往 腾空而起 D.名副其实 和颜悦色 非他莫属 信守诺言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良久,我们终于_____到,眼前的_____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_____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 A.感悟 绚烂 变幻 B.领悟 绚丽 变换 C.感悟 绚丽 变幻 D.领悟 绚烂 变换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5.下列对《登勃朗峰》一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二、填空题 6.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急湍   穹   顶 妩   媚 雇    打嗝    纷至沓   来 zhuó   热 zhù   留 ní   裳 颠 bǒ    轻歌 màn   舞 名 fù   其实 shùn   息万变 三、问答题 根据《 登勃朗峰 》回答问题。 7.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9.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10.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 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11.“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表达效果。 13.分析“一概不顾”“腾空而起”的表达效果。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提起狼牙山,人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五勇士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英勇悲壮。②参观完“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后,我们进入位于狼牙山半山腰石门东侧的红玛瑙溶洞,这是登狼牙山的必经通道之一。③洞内有我国首次发现的红玛瑙质构成的自然景观,景观的形成距今已有大约16亿多年的历史。 (1)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五、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龙湖游记 陈忠实 ①踏上游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顿时荡涤光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至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原和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