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76540

14.2 变形记(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2950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2,变形,节选,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2 变形记(节选)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黏性(nián) 偌大(nuò) 积攒(zǎn) 精神涣散(huàn) B.休憩(xì) 思忖(cǔn) 宽宥(yòu) 涎皮赖脸(xián) C.重听(zhòng) 迄今(qì) 皱褶(zhě) 跌跌撞撞(zhuàng) D.穹顶(qióng) 羞赧(hè) 强劲(jìng) 兢兢业业(jīng) 2.下面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抱怨 凌乱 颤动 怒气冲冲 疲惫不堪 B.纯萃 窘迫 繁杂 闲言碎语 神不守舍 C.倦怠 澄清 解雇 安分守纪 刨根究底 D.遮蔽 耽搁 惦记 浑身解数 没名其妙 3.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916年5月中旬,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从玛丽恩温泉给他的女友菲莉斯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想,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且马上坐车回家的话,那么今后我必须强求重新回到这儿。”关于这段话的意义,有的西方学者指出,卡夫卡可能知道汉语中“落叶归根”这一成语。或许他在这里指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布拉格讲德语的犹太人,与环境格格不入,犹如一个在欧洲的中国人;又或许他联想到自己身体羸弱,同当时欧洲人眼里的中国人一样弱不禁风。总之,关于这段话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解说。但是,不管怎样,我想,这段话表明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情和亲切感,他与中国文化有泛泛之交,以及他对古老的中国的理解和向往,而这一切以后又体现在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中。 A.落叶归根 B.格格不入 C.弱不禁风 D.泛泛之交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祝福”既是《祝福》一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又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 B.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因蔡京图谋霸占其妻,而被设计陷害。起初,林冲一忍再忍,委曲求全,直到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终于迸发出激烈的反抗。 C.成名被推选为里正,却因此而弄得赔尽家产。这说明当时吏治严明,当官无利可图。 D.《变形记》塑造了格里高尔这样一个在单位兢兢业业、对家人尽职尽责的男子汉形象,鲜明的个性特征让他成为文学世界非常经典的形象之一。 5.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中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 B.《变形记》是俄国作家卡夫卡最富有特色的小说之一,作品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表现了人性异化的主题。 C.《变形记》以怪诞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命运的难以捉摸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表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垄断阶级以后社会的非理性和人物的非人性。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挖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 二、问答题 6.小说名为《变形记》,“变形”有何含义? 7.《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三、语言表达 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 ①《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小说。 ②荒诞派小说《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③卡夫卡认为《变形记》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 (1)《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