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76719

第26课 诗词五首 导学案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3次 大小:42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 诗词五首 (第62、6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2.反复诵读、理解诗意,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中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1.诵读这五首诗词,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学法指导】 在反复朗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个人感悟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 导 学 过 程 导学方法 第1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文学常识填表。 作 品作 者题目体裁名句姓名朝代称谓饮酒(其五)五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唐代诗人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词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2.词句解释。 (1)国破山河在( 国都 ) (2)浑欲不胜簪( 简直 ) (3)我报路长嗟日暮( 叹息,慨叹 ) (4)风休住( 不要 )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一、学习《饮酒》 1.初读本诗,感知内容 ①内容:1、2句叙事,3、4句议论,5—8句写景,9、10句作结。 ②主题:此诗表现作者对腐败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再读本诗,研讨问题 (1)作者置身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 明确: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 (2)怎样理解5、6句和9、10句? 明确:5、6句: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闲自得地欣赏南山的景色。这两句写出诗人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9、10句: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3)“悠然见南山”的“见”改成“望”有什么不同? 明确:“见”是说诗人采菊时抬起头,不经意看见了南山,由此可见诗人悠然自得、轻松惬意的心境。而“望”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看,表达极其平淡,没有表现出诗人的心境。 3.诵读本诗,加深印象 二、学习《春望》 1.初读本诗,感知内容 首联:所见(春城败象) 陷落、荒凉 颔联:所感(感时恨别) 感伤、思念 颈联:所盼(久盼佳音) 战乱、焦急 尾联:所思(忧国念家) 脱发、揪心 2.再读本诗,研讨问题 (1)首联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明确:“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如何理解颔联的意思? 明确: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3)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明确: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4)描述尾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明确: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诵读本诗,加深印象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饮酒(其五)》中最受世人推崇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春望》中运用对比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饮酒(其五)》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春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册本课关于《饮酒(其五)》《春望》的题目。 第2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填空。 1.《饮酒(其五)》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