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85712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导学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4050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本文,积累某些文言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少年的智慧。 【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思考讨论教师出示的问题。 导学过程 学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资料(详见课本P29注释①)2.我的检测(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南朝(朝代)人 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文言文学习指导(一)朗读停顿1.根据句子的音节(结构)来停顿。例如:2.根据句子的意义来停顿。例如:3.发语词、关联词、古二今一词等的停顿。例如:(二)词语解释1.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2.虚词:用法(三)文句翻译1.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准确无误),达(通顺畅达),雅(优美文雅)。例如:2.基本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直接翻译),意译为辅(不便直译时就按意思来翻译)。例如:3.翻译方法(1)留:保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例如:(2)替: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例如:(3)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4)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例如:(5)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例如:二、学习《咏雪》1.朗读短文2.解释词语与翻译句子3.探究问题(1)首句交代背景,包含哪些要素? 明确:人物、事件、环境(天气)。(2)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明确:营造了一种和谐(和睦 融洽 温馨)、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3)“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第一,两个孩子的比喻都很贴切,这说明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正好符合孩子天真无邪的特点。谢太傅因孩子们的可爱而“大笑乐”。第二,听过两个孩子的比喻以后,觉得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故而“大笑乐”。你认为文中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①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或: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不直接描写雪的形态,而是用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的意象状雪,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②落雪大如鹅毛;白雪像蒲公英子漫天飘飞;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学习《陈太丘与友期》1.朗读短文2.解释词语与翻译句子3.探究问题(1)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元方两次所说的话)(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示例一:元方的做法失礼了。因为友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元方表达了歉意,应该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不该“入门不顾”。 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他毕竟才7岁,而且对不尊重朋友不守信用的人就应不留情面,使他深刻认识自己的过失,以免再犯。(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做人要重礼守信。(4)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详见《中学教材全解》P60)【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解释下面黑体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3)太丘舍去( ) (4)门外戏( )2.下列句子中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