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3216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案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1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cover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所表达的情感。 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体悟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离别。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体悟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离别。 【教学过程】 毕业离别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位同学在毕业前写给他的朋友的几句话。生读自己写的话。 在这位同学的几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词人王观的一首送别词,在他的词中,又饱含怎样的情谊呢?3.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扣词眼,释题意 通过课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会从题目入手,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预设:(1)“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题目.师: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吗?生:西江月、虞美人、蝶恋花、沁园春、渔歌子、清平乐、浪淘沙、菩萨蛮、水调歌头等。(2)这是一首送别词,是王观送别朋友鲍浩然。师:你从哪个字可以知道是送别词呢?你还知道其他的送别诗的题目吗?师: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通过这一个个的“送”、“别”、“赠”可以知道诗词的送别题材。设计意图:通过学过的古诗,对比理解。 下面我们来了解作者:王观,再来了解写作背景。 读词,感悟韵律美 自由读词。2.指学生读,生评价读的怎么样?<正音、要有韵律、情感等> 根据评价再读。4.师总结后范读。生自由练习。5.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读词,入境品情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生回答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结合注释学生不难理解,“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3.同学们,这样的山水美不美?美在哪里呢?生分享。 4.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山水呢?我喜欢()笔下()的山/水。生完成学习单并分享自己喜欢的有关山水的诗句。 5.师:你们心目中的山水或者灵动妩媚,或者巍峨雄壮,但老师觉得他们都不如王观笔下的山水更加的有情谊。因为这个比喻用的非常的巧妙。<补充资料:将眉比作边远山、春山,将眼睛比作水波,古已有之,如唐崔仲容《赠歌姬》:“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李白《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都是把女子的眉眼比喻为曼妙的山水。>但这首词的上阕却别出心裁:将此故作反转,把山水比作眉眼,顿时令景物也有了几分惜别的情意;由此可见,比喻之巧妙。过度:这样巧妙令山水不仅仅美,而且还有有了满满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词,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 6.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这又是什么地方呢?)是呀,词人用设问的方法告诉了我们答案,他是山水交汇的地方,也就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灵秀的浙东。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秀丽的景色。(板书景)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吧! 送祝福,感悟豁达胸襟。 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难过、不舍)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呢?生反馈: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是呀,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再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 面对朋友的离开,词人仅仅是不舍吗?还有什么?(祝福)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春天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色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描绘春天的诗句,并写到学习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