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5944

第8课 三国至隋唐制度的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25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8课,三国,隋唐,制度,文化,导学案
  • cover
第8课 三国至隋唐制度的文化 【课程标准】 通过把握三国至隋唐五代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与社会领域中的新成就、新变化。 【重点难点】 1、重 点:三国至隋唐文化发展所呈现的特征。 2、难 点:文化繁荣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三教发展概况 (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 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佛教: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③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虽受冲击,但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3)隋唐时期: ①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佛教完成本土化 2.反佛运动: (1)原因:佛教盛行,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表现:①民间:南朝范缜 ②统治者:四次灭佛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仍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复兴儒学 (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 (2)表现: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 领域 时间 成就 文学 唐朝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 书法 隋唐时期 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 绘画 隋唐 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石窟 魏晋至隋唐时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三、科技 领域 时间 成就 建筑 隋朝 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 唐朝 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唐中期 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 唐朝 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 唐朝 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文化交流 (1)概况: ①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成为佛学大师。 ②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 (2)影响: ①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②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2.其他文化交流 ①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②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政治制度、教育体制大多来自唐朝 ③唐朝后期,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 3.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①交流范围广泛、国家众多。 ②交流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③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公派及民间的留学,官方及民间贸易、佛教传播,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④交流的双向性;兼收并蓄;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中华文化圈。 4.隋唐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高度繁荣。 (2)制度先进,文化发达,科技领先世界成为周边国家学习的对象。 (3)政策开明,文化开放,设有专门机构掌管对外交往。 (4)丝绸之路畅通,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 (5)使臣、商人、留学生及僧侣发挥了重要作用。 5.隋唐对外交流频繁的影响 (1)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了唐朝同各国的联系。 (2)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3)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