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7270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贵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9752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语文,阅读,解析,原卷版,专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1. 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2.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5. 把握文体特点,了解常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6. 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3.记叙文结构: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 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 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兼有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文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倒叙,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有: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紧凑。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节表达上的需要,插入另一些相关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作用有: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7.记叙中心: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