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09209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三:精做主观题之概括分析与比较评价题 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1314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届,题之,PPT,38张,课件,评价
  • cover
(课件网)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三:精做主观题之概括分析与比较评价题 考情分析: “守正”中不断“创新”,“不变”中寻找“变化” 1、“不变”的是:论证结构或论证思路、行文脉络仍然是考查重点,也可能融进对论证方法、论证特色等题目出现。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下定义”与分析“行文思路”,到了2021年的新高考Ⅰ、Ⅱ卷第4题延续了论证思路的考查,还增加了论证结构常见的题型。 2、“变化”的是:2021年的新高考Ⅰ、Ⅱ卷的第5题为创新题型,通过设置情境(文外材料),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观点的前提下,关联内外,探究实际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而到了2022年新高考Ⅰ、Ⅱ卷的两个简答题都巧设情境,延续了2021年第5题的命题思路,进一步加大了考生对基于文本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现象)的探究能力的考查,并要求考生“能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能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比较异同”等能力。 3.反套路型:2023新课标一卷第4题,请简要说明文本中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看似考“概括要点”,实则考“辨析概念”。第5题,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看似考“论证方法”,实则考“反驳的方法”。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关于“信息类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的“质量水平描述”明确了具体要求: ①能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多角度、多层面获取信息,有效筛选信息,准确概括观点和情感,并解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②能清晰地解释文本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或解释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处。 “信息类阅读”的考查要求 ③能比较多个文本或材料,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 ④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方面的异同;能从多个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 ⑤能运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能够依据多个信息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1. 材料的题材类型 (1) 关注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如2022年的选文,强调了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紧扣传统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的重要话题。 (2) 重点选取相关专业的浅显的论文或随笔,如儒道思想的探讨、历史观的新视角等。此类文本,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多元解读、思辨质疑和审美的能力。如2021年选取的文艺美学方面的评论,还附有雕塑《拉奥孔》的图片,图文并茂,强调在阅读的同时,能受到审美的浸润。 2. 材料的文体特征 从材料的文体样式来看,思辨性材料,多以社科类文本为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经过加工的材料,篇幅虽短,但“五脏俱全”,是一篇完整的论述文本的缩影。实用性材料,涉及当代文化参与,且来自不同的媒介———既有传统媒介的新闻报道,也有网络新文体。 题材特点 3. 材料的组合特点 从材料的组织形式来看,新高考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的形式,要求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学以致用,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新高考将“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考查的重点,目的在于强化考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