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0925

七年级语文上册 27《河中石兽》导学单+达标单 鄂教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231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导学,达标
  • cover
《河中石兽》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 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熟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 圮( )募( ) 棹( )柿( ) 湮( ) 啮( ) 溯( ) 欤( ) 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 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2.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 3.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4.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 5.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三、分析课文,质疑解难 1.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3. 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5.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梳理归纳, 盘点提升 几种文言现象: 1. 古今异义 井:古义:( ) 今义:( ) 阅:古义:( ) 今义:( ) 是:古义:( ) 今义:( ) 盖:古义:( ) 今义:( ) 但:古义:( ) 今义:( ) 2.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 ) 西蜀之去南海 ( )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 )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 ) 为其来也 ( ) 3.词性活用 棹数小舟,曳铁钯 ( ) 4.通假字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 【知识链接】 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 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25《河中石兽》达标单 【达标测试】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三、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五、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作业布置】 1.能正确解释文言词语意思,熟练翻译课文。 2.阅读《阅微草堂笔记》。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