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10559

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制15《滑轮》(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6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五四,滑轮
  • cover
《杠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杠杆》这一课是青岛版五四制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四单元“简单机械”教学里的第二课,本单元是研究生活中的机械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性质有初步认识,能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设计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课是在学生对斜面已有初步感知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为以后继续研究滑轮、轮轴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对杠杆已有的感知为引子,以杠杆的特点及类别为主要的探究对象,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过程,认识杠杆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知道杠杆的 3个点;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面和大小。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3.对杠杆结构、功能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知道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学重点: 知道杠杆的 3个点,能正确的找出 3个点,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和分类 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盒、起子、饮料瓶、尺子、记录单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阿基米德,大家猜一猜,老师变成阿基米德后会干什么?学生根据在学习数学体积知识和课外阅读中对阿基米德了解,会猜想老师会撬地球,引导学生想象撬地球的情景,出示用棍子撬地球和生活中用撬棍撬重物的的图片并出示课件: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杠杆。 (板书课题:杠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杠杆。 二、认识杠杆,提出问题 1.单独一根棍子是不是杠杆呢?引导学生回答,单独一根棍子没有撬重物,不是杠杆。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品模仿着撬一撬,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我们感受了一下杠杆,那大家能感觉到杠杆有几个重要的点吗?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 2.师讲解:支撑着杠杆,使杠杆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那点叫动力点;承受重物的那点叫阻力点。板书三个点。 3.出示压水机、撬盖子图片。引导学生模仿并找一找三个点,接着出示瓶盖的图片,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进一步加深对三个点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猜想假设 1.通过起瓶盖让学生感受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大家在刚才起瓶盖的过程中,感受杠杆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省力。 师:杠杆一定都省力吗? 生: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 师:这都是大家的猜想,那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 2.出示杠杆尺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尺。 师:我们认识了杠杆尺,那么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一下杠杆呢? 学生讨论,巡视并倾听学生的讨论,生回答:先确定杠杆尺哪一边是阻力点、哪一边是动力点,而且杠杆要达到平衡状态。 引导生猜测:达到平衡状态时,左边的钩码多、右边的钩码少,说明杠杆省力;达到平衡状态时,右边的钩码多、左边的钩码少,说明杠杆费力;达到平衡状态时,左右两边的钩码一样多,说明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对学生进行表扬,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在杠杆尺左侧选择阻力点,右侧选择动力点。 (2)分别试一试左边钩码多右边钩码少、左边钩码少右边钩码多及左右钩码一样多的情况,看看能不能达到平衡状态。 (3)达到平衡状态时,做好记录,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位置挂钩码。 (4)对比一下实验记录,比较每次平衡后阻力点和动力点的钩码数以及动力点到支点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同组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3.小组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分别展示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