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12769

地震逃生常识 课件(共33张PPT) 初中主题班会

日期:2024-06-03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665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震,逃生,常识,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地震逃生常识 主题班会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震后避震常识 第三节 震后自救与互救方法  地震 天然地震 人工地震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诱发地震 地震分类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成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 90%。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发生地震数的7%左右。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一般震级不大。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左右,其破坏范围非常有限。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如开山、采矿、爆破、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面振动。   以上,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由于构造地震频度高、强度大、破坏重,因此是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的重点对象。 地震参数 地震三要素:时间(发震时刻)、地点(震中)、震级(能量) 震 级 震级相差两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一个7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就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一个8.5级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大约相当二滩电站连续发电近6年的发电量总和。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级为7.2级,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次大战时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由此可见,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是十分惊人的。 地震波的传播时序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地震烈度的划分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 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震级和烈度是两把不同的“尺子”,人们往往容易弄混。震级和烈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的烈度大小却很不一样。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程度。显然,炸弹装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破坏力越大。离炸弹爆炸的地点越近,受到的破坏就越大,越远,则破坏力越小。同样的道理,距震源越近(即震中距越小),烈度就越高。反之亦然。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衰减的现象在任何一次地震发生时都存在。 此外,烈度大小受源深度的影响。震源深度越小,地震造成的破坏则越大,烈度越高。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第二节 震后避震常识 一、室内避震要点 二、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三、在户外怎样避震 四、在学校怎样避震 五、在野外怎样避震 六、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七、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一、室内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地震时,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因燃气管线破裂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在室内遇到火灾、毒气泄漏千万不要乱跑,如果在公共场所更不要往拥挤的地方去,要伏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之后,匍匐前进,逆风而动,向安全处转移。如遇毒气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点明火。 二、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在影剧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