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15397

专项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626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项,语文,解析,训练,培优,寒假
  • cover
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培优专项训练 专项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1.读懂文本:整体把握文本的写作对象、结构思路、内容思想等; 2.审清题目:把握关键词、分值等所隐含的信息; 3.圈点勾画:围绕题目读两遍,圈定相应的区域,勾画关键的词/句; 4.筛选、分析、整合信息; 5.简明、全面、准确地表述。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9月) 【材料二】 近日,一则初中学校班主任帮寄宿生清洗缝补校服的新闻引发关注,网友纷纷为这位无私帮助学生的“班妈”点赞。然而,有的网友也从另一方面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已上初二的学生不能自己清洗缝补自己的校服?这句质疑击中了当前校园教育的一个软肋:劳动教育的缺失。近些年来“拼学业”成了教育主流,中小学生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一些家长甚至把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包办”了,也就有了学校卫生大扫除时孩子不动手,家长到校忙不停的现象。 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学生自然缺乏主动承担劳动的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甚至一些青少年中还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选自《半月谈》公众号,有删改) 【材料三】 “蹲族”,作为一个新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的词汇,指来自中产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在城市中生活,每年只工作一段时间,维持低欲望生活,只保证基本的营养需求,找最便宜的出租屋,其余时间用来吃、睡、打游戏的一类年轻人。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也能看见诸如“考研失败,我决定当个废物”、“底层废物,上班好像捡钱”之类的发言。 缺乏意义感,做某种程度上的“空心人”,是某些“蹲族”的典型特征。从教育的角度分析,这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关。如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度关注知识,学生除学习之外的一切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人生长时间需要依靠老师和家长代为规划、管理,就容易在脱离学校和家庭的搀扶后,变得迷茫,不清楚学习、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有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自我教育,重新认识自我、确定人生发展目标;有的在大学期间沉迷别业、浑浑噩噩;有的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却无法清晰规划自己的人生,适应不了社会竞争,就“啃老”。“蹲族”相对于“啃老”,好歹还能养活自己,但离家庭和社会对“人才”的期待则相距甚远。选择做“蹲族”的青年人多了,社会就会缺乏发展活力。 让青年人有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加强责任和理想教育。但责任和理想教育不能是说教式的灌输教育,而应是关注学生个性、兴趣的生涯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确定人生发展目标。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由此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与此同时,还需给人才平等的竞争与发展机会。调查显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人生观,受就业中的“关系就业”“学历歧视”影响。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再怎么努力也没用;自己的学历低,改变社会对自己的认识太难,与其做无谓的抗争还是做不了“人上人”,不如就此认命。让每一个青年都有朝气与活力,需要给年轻人出彩的机会,以此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与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形成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你从材料一、材料二中获取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三,说说什么是“蹲族”。 3.综合几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怎样激活“蹲族”?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建国前的儿童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