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17671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40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除法,初步,认识,课稿,师大,二年级
  • cover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西师版数学第3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课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对比例1、例2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还处在朦胧阶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除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除法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除号,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 1、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2、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重点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尝试“平均分” 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有8个桃,平均分成4盘,每人分几盘?什么是“平均分”呢?请同学到黑板前分。通过学生尝试分,让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揭示课题 像上边那样,把桃平均分成几份,像这样的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2、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教师示范 学生先书空再在作业本上写两个除号,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三)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个桃平均分成4盘,求每盘分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总数) (2)平均分成4盘,“4”写在除号后面。(份数) (3)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 (5)“8÷4=2”表示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分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初步应用除法的意义,(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便于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平均分的过程。 (2)学生演示后,提问:观察分的结果,是平均分吗?你用什么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呢?请试着写出除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12、3、4分别表示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