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日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了解日晷计时的方法。 科学思维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探究实践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 态度责任目标:了解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认识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日晷对应当地时间的调整方法。 【教学准备】 手表、指北针、已经做好的日晷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几点了? 学生看教室的表够回答。 师:我们一节课40分钟,下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你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几点上课,几点下课,是什么在帮助我们? 生:是钟表。 师: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不重要? 生:重要,没有钟表我们就不知道时间。 师:同学们想一想,古人没有钟表,他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 生:他们通过看太阳的位置来分辨时间。 生:古人也有计时工具。 师:你知道古人有什么计时工具吗? 生:有日晷、水钟等。 师:古时候虽然还没有钟表,但是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也创造出了自己的计时工具,比如日晷,这是古代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日晷。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日晷。 课件出示日晷的照片。 师:这就是日晷,对于日晷,你有什么疑问? 生:日晷是怎样计时的。 生:日晷是谁发明的呢? 生:日晷的发明原理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意义,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日晷里面的科学原理。 师:在探究之前,我们必须先好好认识它一下,你想先从什么地方来认识它呢? 生:从它的组成部分。 师:观察图片,谁能说一下日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 生:日晷是由一根针和一个面组成的,那个面上还有一些标识。 师:你说的那根针,在日晷里我们叫做晷针,那个面,我们叫做晷面。日晷是由晷针,晷面组成的。 总结:日晷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板书。 拓展资料:日晷通常由一个铜制指针(晷针)和一个石制圆盘(晷面)组成。晷针垂直穿过圆盘的中心,而晷面则放置在石台上,使其平面平行于地球的赤道面。这样的设置使得晷针的上端对准北天极,下端对准南天极。 师:观察日晷,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是倾斜的。 师:你猜想一下,日晷是怎样计时的? 生:我认为在晷面上的变化举行计时。 出示资料。 总结: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线的照射来计时的古老工具,它通过观察太阳光线在特定时间的投射角度来确定时刻。 拓展资料:当太阳的光线照在晷面上时,晷针的影子会投射到晷面上的不同位置。由于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这些移动的影子可以被看作是现代时钟的指针,而晷面则是时钟的表面,从而显示出当前的时间。例如,早晨时分,晷针的影子可能接近卯时附近的刻度;随着一天的进展,晷针的影子会在不同的时辰对应的刻度之间移动。 活动二:做日晷模型。 出示实验器材。 师:你能用桌面上放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日晷吗? 材料:剪刀、双面胶、30度三角板、量角器、卡纸、牙签。 学生自备:铅笔、橡皮。 学生讨论制作方案。 交流讨论,确定最终的制作方案。 步骤: 在纸板上用量角器画出半个圆,每隔15度做1个记号,最后把这些记号连接起来。 2、另外半个圆用相同方法做。 3、剪一条宽4cm,长35cm的纸带,按三角尺的角度折好并黏住。做成底座。 4、把日晷面贴在底座上,在日晷面中间插上牙签,就完成了简易日晷的制作。 使用自制日晷计时。 使用方法 30度角在下,60度角在上,在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