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26002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海月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1109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学期,解析,试题,语文,期末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自查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等。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20分)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10分) 1. 下面是小青同学整理的古诗文笔记,请根据提示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表现手法 古诗文例句 美点寻踪 运用修辞 ①_____,志在千里。(东汉·曹操《龟虽寿》) 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状态美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踏马游春、悠闲自适的心情美 以小见大 ③_____,_____。 (唐·杜牧《赤壁》) 成也英雄、败也英雄的思辨美 融情于景 ④_____,_____。 (唐·王维《使至塞上》) 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的壮丽美 ⑤_____,_____。(北宋·晏殊《浣溪沙》) 惜春伤时、蕴含哲理的通达美 动静结合 ⑥微动涟漪,_____。 (北宋·欧阳修《采桑子》) 动静相随、人禽互窥的和谐美 ⑦春冬之时,则素淌绿潭,_____,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北魏·邮道元《三峡》) 先静后动、有声有色的写意美 【答案】 ①. 老骥伏枥 ②.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④.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⑦. 无可奈何花落去 ⑧.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⑨. 惊起沙禽掠岸飞 ⑩. 回清倒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骥”“郎”“孤”“禽”“曾”字形正确书写。 2. 默写古诗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蓬”常被误写成“鹏”。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蓬”。 知识卡片 李白《送友人》诗云:“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曹植《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诗人常以“孤蓬”“飞蓬”“飘蓬”“秋蓬”“转蓬”等意象入诗,本取“蓬草”遇风折断,飘飞无定,后以此喻指漂泊旅人 【答案】因为在古时候人们用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而诗人此句借蓬草自比,写自己出使边塞的飘零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征蓬出汉塞”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蓬”指飞蓬,二年生草本植物。秋后风吹茎断遍野走处处得逢是其范式。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根据知识卡片中的“后以此喻指漂泊旅人”可知,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不仅传达出诗人出使边塞的飘零之感,也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 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随着核污水的排放,大量的海洋生物正面临严重的死亡威胁。网友们对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shēnwùtòngjí( ),纷纷在网上发出jiézé( ),但日本政府对此仍是wúdòngyúzhōng( ),在面对一些热心网友给出的破坏海洋环境的事实证据,仍然我行我素,再次向海洋倾倒核污水,一点也不觉得gāngà( )。 【答案】 ①. 深恶痛疾 ②. 诘责 ③. 无动于衷 ④. 尴尬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shēn wù tòng jí:深恶痛疾,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jié zé:诘责,指责问; 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也指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指对应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