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步课时精练(十六)5.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的合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大 D.只有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才具有惯性 2.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 4.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不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没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5.如图所示,对下列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右上方的路牌所标的“50”为车辆通行的平均速度 B.由图乙可推出,所有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均在其几何中心处 C.图丙中,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说明其具有惯性 D.图丁说明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到的 6.物理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应用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7.以下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牛顿提出力的概念,并揭示“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8.关于力和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 B.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发生了变化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的作用效果仅由力的大小决定 9.“必修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 ) A.加速度 B.速度 C.质量 D.受力 二、多选题 10.围绕“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与研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根据“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这一现象,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推车问题”时,只强调了推力,而忽视了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 C.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