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 鲁科版必修3 第一章《静电力与电场强度》 单元测试A卷 卷后附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巧妙利用库仑扭秤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B.爱因斯坦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C.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将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命名为正电荷 D.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带电体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的多,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B.若带电体本身所带的电荷量很小,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C.若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元电荷,就可以看成点电荷 D.若带电体的体积很大,无论如何都不能看成点电荷 3.如图,真空中固定两个等量同种正点电荷,O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A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A点由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中垂线运动到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的电势等于A点的电势 B.试探电荷运动到O点时速率最大 C.O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左 D.试探电荷从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其加速度一定逐渐减小 4.关于电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任意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 D.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创造等量的异种电荷的过程 5.如图,长度为L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将带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放在导体棒的中心轴线上距离棒左端R处,达到静电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棒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B.导体棒左端电势高,右端电势低 C.导体棒上感应电荷在棒中心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D.导体棒上感应电荷在棒中心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右 6.下列设备中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的是( ) A.避雷针 B.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 C.飞机轮上装搭地线 D.静电除尘 7.如图所示,足够大的绝缘粗糙薄板水平固定放置,薄板上、下两侧的A、B两点固定有两个点电荷,其中A处点电荷的电荷量为,B处点电荷的电荷量为,A、B两点连线与薄板垂直,且垂足O为A、B连线的中点。将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接一带电小球,小球恰能在薄板平面上以速度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带正电 B.薄板对小球的弹力竖直向上 C.小球运动过程中,减少的电势能等于因摩擦而增加的内能 D.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始终不变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8.17世纪,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分析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从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应用了微元的思想方法 B.运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 C.速度,当△t非常小时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9.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操作者调节丝线长度使球与球的球心始终在同一水平线上。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持两球电荷量不变,使球从远处逐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