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31424

(核心素养目标)6.3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4186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目标,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 cover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课题】电磁感应现象 【教材】粤教版高中必修三第六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根据对课标的分析,学生需通过实验知道磁通量变化能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知道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验中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闭合线圈内磁通量发生变化。通过了解科学家对“电生磁、磁生电”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索中科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体会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电磁感应现象》是粤教版高中必修三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概述、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的应用三部分。教材以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线索的分析为切入点,为开展实验探究提供参考。随后从初中阶段所做的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利用蹄形磁铁的探究实验”入手,进一步设计出“利用条形磁铁的探究实验”和“利用通电螺线管的探究实验”,分析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最后介绍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和无限充电技术的原理,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 本节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的产生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磁通量的概念。且在初中的学习中知道了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知道了“电生磁”,具有了初步的电与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观念,但是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和理性的认识。 2.学生的能力基础 高二年级学生具有设计、进行探究实验和依据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3.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二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喜爱进行实验探究。因此可以通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课堂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培养学生“电生磁”、“磁生电”的相互作用观念,使电和磁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解释电磁感应的相关现象。 2.科学思维 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处理相关的问题。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经历方案设计、进行实验获取证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曲折的发现过程,学习法拉第坚持理想信念、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体会电磁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体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难点】 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1.教学方法 综合应用了实验演示、实验探究、讲授、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知识和实验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 2.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用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