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3421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0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
  • cover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科书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2.难点 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二、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1.本课立意 本课通过介绍并分析西方殖民者对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地的殖民侵略带来的人口转移情况,认识族群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认同。由于转移人口的身份和转移方式的不同,转移人口和原住民之间的文化关系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模式。 2.子目间逻辑关系 本课根据殖民侵略和人口转移的区域、程度和影响的不同,分为“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全面介绍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欧洲殖民国家对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的美洲人口结构的彻底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交融,并分析了美洲不同地方人口结构变化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的文化现象。第二子目讲述了英国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大洋洲地区的殖民侵略活动带来的人口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既与美洲的情况相似,又有其特点。第三子目从另一角度介绍了在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活动中一种被迫的人口转移形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3.内容取舍的考虑 第一子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讲述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一是殖民活动为美洲人口和族群改变的原因,印第安人口的锐减与欧洲、非洲人口的迁入相关;二是殖民侵略后美洲人口和族群的情况。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身份确立了文化的强势地位,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吸收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等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同时,由于殖民者统治方式的不同,美洲的人口变化和文化融合存在区域差异。第二子目介绍了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这部分内容与第一子目有点类似,只是更加简单一些。在大洋洲的主要区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已经成为当地主要居民,没有美洲那种程度的人口混合情况。在大洋洲,欧洲白人文化特别是英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子目介绍了在殖民侵略过程中,华工被迫进入美洲和大洋洲的情况。华工进人美洲和大洋洲,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将中华文化汇入当地文化。 4.关键内容表述的说明 第一子目“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 化”,介绍了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等国在美洲的殖民侵略活动带来的族群变化情况,而侵略扩张的过程在《中外历史纲要》(下)已经有了介绍,这里不作重点说明。 从1496年哥伦布的弟弟在西印度群岛的埃斯帕尼奥拉岛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圣多明各开始,到1574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美洲大陆三分之一的土地,建立了200多个城镇和殖民据点。在此期间,屠杀、奴役,最主要还有印第安人不适应的从“旧世界”带来的病菌,造成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除了安第斯山区等边远地区外,印第安人几乎所剩无几。财富、土地或宗教热情吸引了大批欧洲的小贵族、破产者等涌入美洲,大量黑奴也被从非洲贩卖进入美洲的矿山或种植园,使得美洲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土的印第安人在很多地方不见了或成了少数人群,而欧洲来的白人和非洲来的黑人成了多数人群。据统计,16世纪的前70年,仅西班牙到美洲的人数就超过了15万人。17世纪初,来到巴西的葡萄牙人有25000至40000人。据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家杜波依斯估计,从非洲被掳掠到美洲的黑人,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在黑奴贸易的三四百年间,至少有1000万至1500万黑人进入美洲各地,在很多地方特别是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如西印度群岛,黑人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族群。 在黑人的故乡非洲,由于黑奴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