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35355

【核心素养目标】3.《鸿门宴》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68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鸿门宴》对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设定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是: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鸿门宴》之所以能重新入选新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文化史上典型的代表性作品,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既有大量的基础文化知识,对接高考;又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能够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探讨;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习司马迁的写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积累文言现象,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能熟练翻译本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多角度理解这一悲剧英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情节,体会情节的波澜: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以及理解性格与命运的联系。 难点:通过项羽与刘邦性格的比较,一分为二认识“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项羽在垓下被围时,吟诵出了流传至今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其情何其悲壮! 刘邦在一统天下称帝后也吟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其情何其豪迈!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项羽的失败和刘邦的成功与二人的性格密不可分,这在《鸿门宴》中有所揭示,就让我们通过细读《鸿门宴》来一探究竟。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司马迁 (前145年或前135年_不可考)(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 (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 2、《史记》简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本纪 12 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世家 30 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 列传 10 记叙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等社会各个阶层 表 10 用表格简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 书 8 分门别类地记述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 3、《史记》评价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司马迁 《史记》《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4、写作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