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5046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48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锦鸡出山
  • cover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锦鸡出山》是人民教育-出卷网-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首欣赏作品。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并体验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而《锦鸡出山》则是用土家族特有的形式“打溜子”演奏的。作品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田隆信老师创作。作为一首创新曲牌,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本首作品由山间春色,结对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五个主题构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锦鸡从出现,到嬉戏,打斗,再到凯旋而归的画面,描绘了一副美好的生机盎然的土家族生活画卷。 【课程名称】锦鸡出山 【所授年级】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卷网- 【课程类型】欣赏课 【教学设计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准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听,看,表现,音乐舞蹈融合等方式,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音乐体验与实践的课堂中,还课堂给学生,把这种参与的思想渗透情感中,从而热爱中国音乐文化。 【设计思路】 通过识溜子、听溜子、读溜子,打溜子、演溜子等方式,学生能发现并总结出打溜子的特点,在“感受与欣赏”和“表现”领域有所突破,通过舞蹈,歌唱,以及打溜子演奏的体验与融合进行创造与实践,从而进一步感受并发现土家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学特色】 本节课我将自己和朋友演奏的《锦鸡出山》带到了课堂,我在视频中演奏的头拨这件乐器。学生看到自己老师参与演奏,兴致一下提高起来。我对乐曲的演奏方式方法,全曲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注重学生的听觉思维,观察思维,通过叙事的方式串联全曲五个主题,学生在每个主题中感受并实践,通过读衬词,声势律动,演奏实践,舞蹈融合的方式,学生听懂纯节奏的作品不再是难题。此外,我还将土家族定制的打溜子四件套和咚咚喹带到音乐课堂,学生见到了平时很难见到的民间乐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下提高,对音乐尝试探索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情绪情感的体验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通过听、看、体验,自我感知并构建锦鸡在全曲中的形象,发现打溜子的魅力,热爱土家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2.艺术表现:学生在不同主题中与乐曲“互动”,并将打溜子与舞蹈,歌曲融合,学生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提高其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3.创意实践:发现打溜子的特点,并能够将打溜子融入到其他音乐形式中,创造出载歌载舞的音乐美景。 4.文化理解:感受并热爱土家族音乐文化,热爱中国的音乐,提高文化自信。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表现的锦鸡形象,体验“打溜子”的基本演奏方法。 (2)发现并总结出打溜子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咚咚喹、溜子四件套、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舞蹈创设情境(土家族摆手舞) 师:今天的音乐课开始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跳起来吧。 生:模仿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刚才的舞蹈是土家族特有的摆手舞,土家族的音乐可谓丰富多彩,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件土家族的吹奏乐器--咚咚喹,听老师吹奏的是哪首歌曲? 生:《乃呦乃》。师:出示土家族打溜子四件套,发现头拨与二拨的不同。揭示课题--《锦鸡出山》。 2、整体感知完整欣赏乐曲。 思考:情绪是怎样的?能够用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生表述,教师介绍作品,出示五个主题。 3、多维体验、理解表现第一主题:(发现打溜子也有衬词,并通过交替演奏的方式初步感受打溜子的特点) 师:你能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生:山间美景,鸟儿歌唱 师:打溜子也有自己的衬词。 生:读衬词 师:两组小鸟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表现小鸟对唱的画面 生:为第一主题匹配合适的名称,用读衬词和拍手的方式完整表现 第一主题 还带了一件土家族的吹奏乐器--咚咚喹,听老师吹奏的是哪首歌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