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水处理工艺单元进出水监测 大肠菌群的测定 任务10 (1)整洁、有序、规范;(2)多实践、巧动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善于观察、分析问题。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1)理解大肠菌群作为水的环境卫生学指标的意义(2)理解大肠菌群的生化特征;(3)掌握多管发酵法测定水样中大肠菌群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 (1)熟练进行水样稀释、微生物接种的无菌操作;(2)能熟练操作平板分离、革兰氏染色,会MPN查表;(3)能独立完成大肠菌群的测定。 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 2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3 注意事项与思考题 4 总大肠菌群的环境卫生学意义 1 1.1 为什么要检测水体的总大肠菌群 水体的细菌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大肠菌群与水中的多数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等)存活期相近; 水中病原菌含量少,要从数量巨大的细菌中一一检测出少量病原菌,难以直接检测水体中的病原菌; 大肠菌群与病原菌都主要来自于粪便,大肠菌群分布广泛、数量多,存活时间长,操作简便,容易检出、容易观察。 大肠菌群是水体粪便污染的理想指示生物。 1.2 大肠菌群的环境卫生学意义 只要检测出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就可知道该水体被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判断肠道病原菌在水体中在的概率。 霍乱弧菌(×2000) 沙门氏菌 大肠菌群是一群好氧或兼性厌氧,在37℃培养24~48h、能发酵乳糖产酸并产气、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大肠菌群广泛分布各类水体、易培养、易观察。 1.3 大肠菌群的基本特征 主要内容 大肠菌群及其卫生学意义 1 多管发酵法测大肠菌群的原理 2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3 注意事项与思考题 4 根据大肠菌群特性: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G-,无芽孢杆菌 2.1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 有大肠菌群?是? 不产酸不产气 无大肠菌群 有大肠菌群?是? 24h 产酸不产气 产酸产气 革兰氏染色 阴性 是大肠菌群 24h 37℃ 革兰氏染色 阴性 是大肠菌群 乳糖培养液 发酵呈阳性 水样中大肠菌群数量如何确定? 多管发酵法用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 )来表示试验结果的。利用泊松分布原理,根据发酵阳性管的数量,估计出水样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MPN),再经过证实和确认检测,预测出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2.1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 实验材料及仪器 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加溴甲酚紫指示液);紫色—黄色 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3)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培养基)—深紫色有金属光泽菌落; 4)革兰氏染色剂; 5)显微镜,烧瓶、大试管、发酵小套管、培养皿、移液管、无菌水等。 2.2 多管发酵法检测的准备 1)自来水水样:先将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min灭菌,放掉管中积水5min,再用无菌容器接水样后,立刻送检。 2)地表水水样:将无菌的具塞玻璃瓶瓶口向下,浸入距水面10~15cm深处,翻转瓶子,拔掉玻璃塞,水样流入瓶中后,将瓶塞塞好,再从水中取出后,立刻送检。 2. 水样的采集 主要内容 大肠菌群及其卫生学意义 1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3 注意事项与思考题 4 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3 多管发酵法测大肠菌群的原理 2 1. 初发酵阶段 1) 取水样300ml分别加入12个发酵瓶:2个含有50ml三倍乳糖发酵烧瓶各加100 ml水样;10个含有5 ml三倍乳糖发酵管各加10 ml水样,混匀。2) 在37℃培养24h至48 h,查看发酵结果。 3.1 生活饮用水的大肠菌群测定 24h产酸产气 48h不产酸产气 存在大肠菌群 三倍乳糖5ml/管 接种水样各100ml 三倍乳糖50ml/管 接种水样各10ml 水样 2. 证实:产酸产气的细菌是G- 将产酸产气的混合液平板划线,接种至伊红美蓝培养皿,培养24h后,选取深紫色有金属光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