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55794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 20.《皮影戏》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376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皮影戏
  • cover
《皮影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皮影戏是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于一身,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基于这样的考虑,《皮影戏》一课可以上得更深入,亦可作为一个主题单元,分成看皮影、画皮影、做皮影和玩皮影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以“欣赏·评述”为主,让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皮影和依托皮影创作的影片、舞蹈等,在欣赏中侧重让学生自己评述分析总结,用视频演示、教师讲授、学生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历史、发展与传播,了解皮影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掌握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共享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较一、二年级观察、造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皮影戏是一种特别夸张有趣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很感兴趣,然而它又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很多学生几乎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皮影戏。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收集有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及上网浏览信息的能力,可以自己在家主动学习。看皮影戏、浏览相关网站,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课堂中就能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皮影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把握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征、动态特点和人物的服饰特点,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皮影的美丽,更能感受其浓厚的人文内涵。 课题 皮影戏 年级 三年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皮影的相关知识、以及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感受理解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感受皮影艺术之美,感受其浓厚的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 一 课 时 教具准备 幕布、柔光灯、皮影、课件 教学重点 多角度欣赏皮影人物,脸、身体、服饰纹样等造型上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解皮影戏的特征。运用自己的方式评述皮影的艺术特色。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皮影欣赏 激趣引题1. 在小剧场里教师表演《武松打虎》的节目,引入新课《皮影戏》 。2.皮影戏是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于一身,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刚才的表演老师只是学了其中的皮毛,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皮影艺人他们是怎样演绎武松打虎的呢?二、了解皮影 理解特色1、微课简要介绍皮影历史及流传。中国皮影戏起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代将皮影制作材料从素纸变成羊皮,十三世纪后传到国外。相传两千多前,为缓解汉武帝对早亡宠妃的思念,有人将皮革雕制成宠妃的侧面像,用光照映在帷帐上,令远处的汉武帝仿佛又见到了心爱的人姗姗而来。这种方法传到民间,渐渐形成了后来的皮影戏。通过欣赏影片,你能说说你对皮影最初的印象吗?也可以把同学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的形式简单介绍给大家。(平面艺术,雕刻的方法与剪纸相似。) 欣赏分析,掌握特点。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各组各组同学手中的皮影作品:(1)形象内容:人物、动物,还包括衬景和道具。 (2)色彩运用:以红、黄、青、绿、黑为主。运用平涂、双面着色。 (3)造型特征:①人物造型平面化 ②人物造型艺术化 ③人物造型戏曲化④人物造型卡通化 (4)服饰设计:①正面处理,镂花图案 。②图案重复,或者连续 。③传统图案,祥云、万次、铜钱等。(5)不同地域皮影的不同风格:陕西皮影:身条纤瘦,点红小口。东北皮影:身条浑厚 ,抽象而不失简洁 。山西皮影: 造型丰富,生旦净丑、角色俱全,三、探究皮影 制作过程教师播放民间艺人制作皮影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步骤。四、模仿动作 理解动态1.欣赏2006年春节晚会上,传统皮影之乡唐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