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6286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1.3《做个“开心果” 》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35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道德,法治,二年级,下册,做个“开心果”
  • cover
《做个“开心果”》课题教学设计 1.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卷网-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分题的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第10-13页。所在单元主题系《让我试试看》,教育主题是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旨在促成学生养成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该单元设计了《挑战第一次》、《学做“快乐鸟”》、《做个“开心果”》以及《试种一粒籽》四个分题,旨在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学会调节情绪,体察、关心身边的人,从而与他人一起愉快、积极地生活,通过做事学习做人。 本单元围绕“让我试试看”这个中心,分为两个主题:尝试做事和快乐做人。《挑战第一次》主要聚焦敢于尝试做事,《学做“快乐鸟”》和《做个“开心果”》聚焦于快乐做人,《试种一粒籽》通过学习种植整合整个单元,在做事中学做人。 本课题《做个“开心果”》是第三个分题,聚焦于快乐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创造性的帮助家人和朋友化解消极情绪,教材通过找家中的“开心果”帮助学生理解“开心果”的含义,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出家中和班级中的“开心果”,进一步深化“开心果”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从而让学生了解不仅幽默快乐可以成为“开心果”,真诚、助人、赞美,也能给身边人带来快乐。相对于《学做“快乐鸟”》中情绪的自我觉知与调节,《做个“开心果”》则是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学习与周边世界和谐相处的过程。 本课题包含2个色块:“这里有个开心果”和“这时我要怎么办”。“这里有个开心果”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开心果”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发现身边的“开心果”;“这时我要怎么办”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身边人的需要和困难,主动提供关心与帮助,使自己成长为心中有他人的人。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学习能力强,能初步进行情绪的自我调控,但对于本节课让学生走出自我,与周边世界和谐相处还存在一定难度。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易被新颖、鲜艳、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不够集中,抽象思维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说话比书写更容易,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表达。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经验,他们普遍已经对公共生活准则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如何在公众生活中和谐相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则在于让学生学会体察身边的人的情绪状态,做身边人的“开心果”。 3.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人带去快乐。 行为与习惯:培养真诚友善、热心助人的品质,以幽默乐观的态度解决各种烦恼。 知识与技能:掌握幽默的技巧和真诚待人的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他人带去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观察等方式,学会如何给他人带去快乐。 4.图文说明 教材第10页女主持人的话提示本课与前一课是递进关系,同时指明了“快乐鸟”与“开心果”的主要区分,点明本课的立意。正文故事旨在让学生领会:“开心果”是指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男主持人的话,是引导学生发现谁是自己家里的“开心果”。 第11页小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学生寻找小组中的“开心果”。教材中的三幅图呈现了学生分组寻找“开心果”的场景:左边的男同学和右边的女同学分别从热心助人和真诚赞美的角度分享了“开心果”具有的特点,中间的同学正在通过模仿表演的方式说明他认为的“开心果”是具有活泼、搞怪特点的同学。儿歌总结了“开心果”的主要特点。 第12页小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学生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展开讨论。中间的三幅图分别展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境:上图中的“开心果”通过妈妈扶腰的动作、痛苦的表情和说出的话,觉察到妈妈身体的不舒服,于是,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