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6398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历史(人民版 )一轮复习备考试题: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人民版 (教师用卷)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997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国,单元,人民,近代,维护,国家
  • cover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某报纸评论说:“中国人想象的是(中英)双方互射弓箭的假想战,而实际上这是16世纪与19世纪的冲突。”由此可知 A.美国作者对中国并不了解 B.中国人是富于想象的 C.英国缺乏对中国的了解 D.中国已长期落后于世界 解析:材料评论认为中国人想象的战争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这说明中国也已经长期落后于世界了,故选D项。 答案:D 2.英国军官宾汉所著《英军在华作战记》中描写:“现在趁战争还没有真正发生以前,迅速通商。我方又获悉了中国人在临珠江的许多房子后面正在秘筑炮台,把在佛山所铸的大口径大炮运了过来,架立在炮台上。渔船已经都集中在澳门内港。”这段描述可以说明 A.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源 B.英国商人不愿发动战争 C.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落后 D.中国军民做了战争准备 解析:材料反映了战争前中国军民已经在做军事防御的准备。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体制的落后,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出来,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答案:D 3.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评价的领事裁判权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解析:《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B项符合题意。A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C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 答案:B 4.“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据材料所知,“此次战争”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列强瓜分中国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以小胜所谓强大的大清国,这给中国人的打击远过前几次战争,从而使中国民众开始觉醒,掀起了救亡图强的维新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右图是1901年英国PUNCH杂志上登载的一幅题为《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清政府借款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此漫画反映出 A.八国联军发动战争是为了对华贷款 B.20世纪初中国经济主权进一步丧失 C.八国联军因没能瓜分中国而“忧伤” 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甜蜜” 解析:据材料的时间“1901年”和漫画中李鸿章对列强所说的“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可知这是指《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很难支付巨额赔款,只能大举借款,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乃至经济命脉,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曾在《仰天》一诗中写道:“仰天击缶唱乌乌,拍遍阑干碎唾壶。病久忍摩新髀肉,劫余惊抚好头颅。筪藏名士株连籍,壁挂群雄豆剖图。敢托鸩媒从凤驾,自排闾阖拨云呼。”对此诗写作背景表述准确的是 A.甲午战败,举国悲哀 B.维新受挫,忧国忧民 C.列强群至,瓜分风起 D.义和热血,抗敌卫国 解析:根据诗句中的“群雄豆剖图”,可推断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A项说法不能完整反映诗句内容;B、D两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反映的时间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