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6412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历史(人民版 )一轮复习备考试题: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人民版 (教师用卷)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2854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人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 cover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某一时期,列宁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团,与各地农民交流,他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苏维埃)”。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1914年7月—1917年3月 B.1917年3月—1917年11月 C.1919年2月—1920年11月 D.1922年1月—1923年6月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主政时期,故排除A、B两项。而由农民“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苏维埃)”可知,这一时期布尔什维克党的探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期间(1918—1921年),故C项符合题意。D项处于新经济政策实行后,此时农民与苏维埃政权间的矛盾已得到缓和。 答案:C 2.瞿秋白在1921年的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的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出 A.苏俄已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B.苏俄探索实践按劳分配原则 C.苏俄已逐步消灭财产私有制 D.农业集体制已经在苏联建成 解析:把握时间“1921年”,根据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尚未在苏联建立,谈不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排除A、C两项;D项表述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B 3.列宁曾说:“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为此,列宁的探索是 A.筹备十月革命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农业集体化 解析:由材料可知,列宁探讨的是苏俄(苏联)如何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而围绕这一过渡,列宁的探索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可排除A、D两项。而由“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可知,其探索借鉴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合理经验,故与这一探索相符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列宁全集》写道:“在农民和工人之间,即在工业和农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这一观点实际 A.肯定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B.否认了工农联盟的必要 C.要农民响应工业化号召 D.呼吁完善城乡间的交通 解析:材料观点认为,在经济方面,只有商业交换活动可以密切工业和农业(或工人与农民)间的联系,实际也就肯定了市场的积极作用。而通过商业密切工农间的联系,也就是巩固工农联盟,故正确答案为A项,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理解有误,应排除。 答案:A 5.毛泽东注意到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不好的问题时,曾经提出了“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主张。这一认识明显借鉴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 B.新经济政策的经验 C.罗斯福新政的经验 D.“大跃进”运动的经验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可知,与此吻合的只有新经济政策,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6.1925年,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就会增加,我们会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政府的答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