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65609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692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政治,法律,必修,选择性,统编,高中
  • cover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2.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3. 明晰民事法律关系,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教学重点】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教学难点】理解民法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PPT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议题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情境:播放视频《民法典》 任务一:民法的重要性有哪些?调整的范围包含哪些内容?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议学成果。 生:分小组讨论,汇集成文字成果。 师:提示学生多角度总结,引导总结。 1.民法的重要性 ① 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 ②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③ 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民法调整的范围 平等主体 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等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调整的主题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调整的内容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情境: 播放视频:《财产关系》 任务二: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根据表格提示,完成议学任务。 3.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 人格关系;身份关系 财产关系 财产所有;财产转移 4.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含义: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②权利: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5.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情境: 小程是一名14岁的在校初中生,平时喜欢游戏,经常收看游戏直播,2020年7月,小程瞒着父母接下来的半年多他通过微信在该平台上累计支付人民币21万余元用于购买虚拟币(钻石、头像框、座位框等)并打赏主播,成了直播间的“榜一大哥”。 上海松江法院认为,小程向网络直播平台大额打赏的行为显然同其14岁的认知和能力水平不相适应,且未获法定代理人同意或事后追认,该打赏行为无效。被告应当返还原告全部打赏款项。 6.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情境: 小林在放学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视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可能就是这只皮包。当小林准备归还失主时,他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任务三:上述案例中,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