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69094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检测题-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1049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章,科版,解析,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2.为了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 A.迁地保护 B.体制保护 C.离体保护 D.就地保护 3.如图为某地区一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K表示能量值(单位相同)、甲~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能量流动过程中缺少的过程仅有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图中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 C.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 D.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等功能 4.功能性灭绝是指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是物种灭绝的前兆。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后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到20世纪,朱鹮开始相继在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消失。功能性灭绝物种被成功挽回的例子极少,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和众多志愿者却创造了这一奇迹———我国朱鹮数量由1981年的7只,增加到2021年的7000余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朱鹮种群数量少,变异少,基因多样性低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B.功能性灭绝物种已不能有效的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已丧失了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C.由于种群数量过少,功能性灭绝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D.早期保护朱鹮主要通过易地保护实现,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5.对待地球家园,人类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开车和步行相比、吃肉和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B.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C.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多种植物,这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D.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植物园 6.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使塞罕坝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塞罕坝林海的形成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也可以按照塞罕坝模式建立林海 C.林海的建立既要号召人民群众植树、护树,又要解决当地居民的烧柴等生活问题,这遵循了生态学的自生原理 D.林海对当地气候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产量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8.2021年10月联合国颁布《生物多样性公约》,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9.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当地原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合理引种,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同时采用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技术,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