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6963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历史(人教版版)一轮复习备考试题: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五单元 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教版(教师用卷)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6387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人教,第五,对外,现代,中国
  • cover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说:“我们是新起的国家,困难多,万一有事,有个帮手,这样可以减少战争的可能性。”为此,当时中国在外交上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倡导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与美日缓和关系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析:材料中的“有个帮手”,自然是结盟, 而能体现此结果的只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的结盟;A、B两项是50年代中期的,且没有结盟;C项是70年代的。 答案:D 2.右图是195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 关于“(北)京市军管会维护国家主权 收回外国兵营地产”的报道。此报道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一边倒”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政府不承认以 往政府的外交关系及其签订的条约,“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而报道反映的是取消外国在中国的“驻兵权”,这属于清除特权,故A项错误,D项正确;B项是新中国外交的总原则;C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 3.1954年,缅甸总理吴 努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民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 A.决定与缅甸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以“求同存异”化解双方矛盾 D.明确表示了实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材料中的“消除了缅甸人民的这种恐 惧”,体现了周恩来的睦邻友好政策,而能说明材料的时间所能实现睦邻友好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C项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D项时间不符,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后奉行的。 答案:B 4.1955年,一个外国代表说:“万隆会议闭幕了,周恩来的旗帜将永远在万隆飘扬!”此代表所说的“周恩来的旗帜”主要是指 A.“和平共处”的倡议 B.“求同存异”的精神 C.反对殖民主义的宗旨 D.“睦邻友好”的政策 解析: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材料中的“周恩来的旗帜”就是促进亚非团结的“求同存异”精神;A项不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而是在同印度的交往中提出的;C项虽是万隆会议的宗旨,但不是周恩来所独有的;D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 答案:B 5.1971年的某一天,几乎在一夜 之间就有20多个国家与台湾当局“断交”,时任台湾“外交部长”的周书楷深感无“外”可“交”,“外交部”也被人讥讽为“断交部”。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台湾当局的扶持 B.新中国政府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西方国家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A项错误,直到现在美国也没有放弃对台 湾当局的扶持;B项时间不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C项时间不符,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重大改变是从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开始的;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后,新中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而台湾当局已完全失去了“合法性”,所以才会出现“断交”高潮,故答案是D项。 答案:D 6.“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这次“握手” A.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形成了对抗苏联霸权主义的政治同盟 C.标志着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D.彻底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解析:材料中的“握手”指的 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