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74252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之民族危机的加深随堂练习AB卷(含解析)

日期:2024-05-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2824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民族,练习,解析,AB,加深,随堂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之民族危机的加深·随堂练习B卷 1.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成和中国的“国将不国”,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小明同学在查阅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不平等条约的评价时,发现了如下材料: 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该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3.1912年日本利用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将“清国驻屯军”改称“支那驻屯军”,并将驻屯军数量扩大到数千人。材料中的“清国驻屯军”应建立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4.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非官非民”的绅董阶层。绅董须经过推选或选举,在各县设总局并享有薪酬。他们积极介入地方事务,逐步形成了“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的治理模式。绅董的出现( ) A.造成了中央权力下移 B.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C.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5.1905年《时报》上有一篇题为《论今日之教育》的文章认为:“国粹欧化”的风险在于导致国民性的丧失,若“然此风一倡……觥觥少年根柢浅薄,入耳而惑之……而国学之根于道德者益退而处于孤立之地位”。该文的主张( ) A.强调教育的民族性 B.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潮 C.是中体西用的坚守 D.折射出政府办学方针 6.《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以海关税及盐税作抵押,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据此可知( ) A.列强意识到了中国偿还能力薄弱 B.清政府关税和盐税收入足够偿还赔款 C.列强变相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需求增强 7.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国文、算数、格致、化学、修身、地理、历史、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心理学、英文等十余个科目,分编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由此推断,这一时期( ) A.抛弃了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的传统 B.照搬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模型 C.突破了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的传统 D.废除科举考试的制度和形式 8.如表为学者统计的1871—1909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书籍统计表。这反映,该时期( ) 学科分类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医学、农学 工艺制造 军事科学 船政、工程、矿学 数量 21种 37种 23种 28种 41种 30种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洋务派旨在学习西方技术 C.开始主动学习西学 D.科学救国跃居为主流思潮 9.下图为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地图(局部)。据此判断,该时期( ) A.清政府的中央权力开始下移 B.资产阶级为挽救危机变法 C.君主专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D.民众的反帝爱国觉悟高涨 10.1905年,日俄两国以中国东北为战场进行了初次争锋。沙俄驻华公使雷萨尔称,已命令官员,“将在所辖各地旅住各国官民之身命财产尽力保护,与平常无异”;日本也表示:“清国官民除与战事实有关系外,日本军队于其身命财产必当十分尊重保护。”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日俄两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B.日俄两国竭力争取中国支持 C.清朝政府立场决定战争结果 D.中国东北地区民族主义觉醒 11.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 ) A.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 B.铁路建设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