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76590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39张PPT)+学案+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7263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学案,PPT,39张,课件,下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难点】 1.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2.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清代四大谴责小说和四大讽刺小说分别是什么吗?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 四大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及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儒林外史》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老残游记》 写作背景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整体感知】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结构简介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xiē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2回起至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qú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第二部分,自31回起到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47回至55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