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79928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28522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导学案,学生,教师,社会经济,发展
    七下历史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表现: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 3.影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三、商业的发展 1.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1)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2)汉口镇: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3)苏州:乾隆时的苏州,记载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4)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同时还在全国存款、贷款等业务的“票号”。 四、人口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1.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商业发达,贸易兴盛 2.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作物表。据此推知,明清时期( ) 作物名称 马铃薯 玉米 番薯 包菜 芒果 菠萝 原产地 南美洲 墨西哥 中美洲 地中海沿岸 印度、缅甸 美洲 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已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3.观察图片,其探究的最佳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盛世气象 B.中外经济的频繁往来 C.古代中原商业的繁荣 D.古代城市的丰富生活 4.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B.古代国人心态兼具封闭保守 C.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海纳兼容 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5.下面是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所作绘画作品《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 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6.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废除移民禁令,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其主要目的是( ) A.应对边疆危机 B.推动民族交流 C.促进农业发展 D.缓解财政压力 7.据史书记载,清朝时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据此推断,清朝时期( ) A.耕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迅速 C.商业发达 D.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8.下图为某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清朝经济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 C.海外贸易繁荣 D.明朝经济兴盛 9.“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取其品质好,而更多的是百日动、六十日、八月白等名目,取其早熟,这对于实行复种、提高产量至为重要。”这说明( ) A.清朝时期农业耕地面积增加 B.清朝水稻品种繁多,农家经常选育新种 C.清朝水稻产量显著提高 D.水稻成为清朝人民的主要粮食 10.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