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88504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新课标)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1639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新课标
  • cover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成   1.通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和明治维新的背景;通过研读相关史料,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理解明治维新的作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与同时期的中国进行对比,认识到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国情的改革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振兴,成为亚洲强国,我们要学习日本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品质,坚持改革开放。(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 教学难点: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历史长河中,日本曾向中国学习,到近代,它同中国一样,遭受过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但日本通过向西方学习,进行再次改革,摆脱了危机,获得了新生,成为亚洲强国。那么,日本是怎样崛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日本明治维新》。 二、探究新知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多媒体展示《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及《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内容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提示:内忧外患。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1853—1854年,美国海军叩开日本大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点。 材料一 (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材料二 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月27日,天皇军5 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 材料三    提示: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都面临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及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不同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教师引导: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 (二)倒幕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导致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动倒幕运动的主要阶层有哪些?结合教材内容,叙述倒幕运动的过程。 材料一 日本开放后,农民和市民处境日益恶化,农民起义1860年发生43次,1865—1867年年均55次,他们摧毁地主和富农的住宅,烧掉账目单,要求减租平分土地。城乡人民的反幕府斗争,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开展。 材料二———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只有那些不再为封建主君效力的浪人、爱国的豪农富商和粗食陋衣的农民等出身卑贱者,即被称为草莽的人们,才能献身于救国斗争。” ———吉田松阴 材料三 提示:(1)主要原因:国内的社会矛盾,外来侵略引起的民族矛盾导致了幕府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2)主要阶层: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 (3)主要过程: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了“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同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 1.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