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91574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新课标)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1701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新课标
  • cover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南方谈话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中共二十大等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地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感悟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追求强国富民的政党;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导入新课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探究新知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 2.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系统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在两次会议中邓小平分别提出了什么理论? 提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 提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材料展示: 材料一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材料二 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勃勃生机。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一系列重大步伐,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外汇外贸体制、价格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有的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有的正在积极试点中。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 ———《“八五”期间我国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