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 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 知识目标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特点。 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能力目标 能正确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能正确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案例导入 聚焦2011年个税改革 我国于1980年9月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起征点800元;2005年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800元调整到1 600元;2007年起征点由1 600元提高到2 000元;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自9月1日起实施。本次个人所得税调整有以下三大看点。 看点一:免征额提高。将工资、薪金所得个税起征点由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 看点二:税率级数减为7级。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税率为3%~45%。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的第一级税率由5%降到3%,以进一步降低工薪所得纳税人中较低收入人群的税负。扩大了最高税率45%的覆盖范围,将现行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45%税率,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看点三:每年财政减收1 600亿元,降低低收入者负担。《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工资薪金的纳税人比例由28%下降到7.7%,纳税人数由约8 400万人减至约2 400万人。这就意味着有约6 000万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只剩下约2 400万人继续缴税。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实行分级征收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3.课源制和申报制征纳办法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 基本要素 一、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居民、个体工商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同胞。 纳税义务人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 自2000年1月1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也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 1.居民纳税人 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依法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5年的个人,从第6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3.所得来源的确定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1)在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或经济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2)在中国境内提供的各种劳务而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 (3)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所得。 (4)个人出租的财产,被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财产租赁所得。 (5)转让中国境内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以及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而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得。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