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95002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5-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46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人教,一年级
  • cover
课 时 1课时 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利用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中,系统整理的复习的过程,探索发现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同时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难点 发现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学习活动设计(含设计意图) 自研思考 回顾梳理10 分 钟 活动一:知识梳理 引导建构 知识回顾,梳理内容。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说得不全 提示:第14页是第三单元的开始,第33页是第三单元的结束,在第14页到第33页这部分内容中,找找看,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预设:我找到了数学书上的小标志,这些小标志就告诉我们这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比如第14页上有这样的标志:1-5的认识,接着我们学习了比大小,第几,分与合,加法,减法,0的认识 2.细致整理,建构联系。 我们该怎样复习呢?这些知识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1)学习边看书边细致梳理,并指导用知识结构图记录下来。 (2)展示1-5的加减法的算式梳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加法表 任何数加0,都等于这个数本身;第一列是几加0,第二列是几加1,第三列……每一行得数都一样,第一行得数是0,第二行的得数是1,第三行… …每一斜行得数依次加1…… 减法表 任何数减0,得数都是这个数本身;每一行的得数都是依次减1;每一列的得数都是依次加1;每一斜行得数都相同…… 小结:大家整理算式的方法和结果不同,但无论哪种结果我们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算式,并发现算式的关系 。通过对第三单元的整理,我们发现数学、分与合、计算它们之间都有联系,我们把零散的知识穿了起来就形成了这样一幅知识图,这些知识就能更好地被我们掌握和应用了。 【设计意图:自主回忆、梳理,沟通单元知识内在联系,渗透整理方法。】 典 型 题 跟 进 20 分 钟 活动二、理练结合,巩固旧知。 典型题一:比较大小。第32页第1题 【学习支架--图形支架】 1.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仔细看看都有谁,它们分别有几只? 【支架意图:通过图形找准动物基数,明确数量关系后进行数字排序。】 2.出示“>”和“<”, 提问:怎样用这两个符号表示这三种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预设:先找到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再比较。 预设:公鸡有5只,白鹅有2只,母鸡有3只。 3.三种动物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预设:白鹅比公鸡少,公鸡比母鸡多,母鸡比白鹅多...... 追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 预设:点数(划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数量关系比较大小。 小结: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排序时要按照同样的顺序,或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典型题二:5以内数的分解。第32页第2题 【学习支架:问题支架】 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5以内所有数的分解方法么? (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 预设:(1)无序或遗漏 (2)按顺序不重复,无遗漏地准确写出5以内数的分解。 小结:数的分解要做到按顺序不重复、无遗漏。 典型题三: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含义:出示课本第33页的第3题。 【学习支架--问题支架】 问题: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的含义吗? 预设:加法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整体。减法是从整体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指导学生结合图意说) 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要求的问题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一样了。当我们已知两部分求整体时用加法计算,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可以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辨析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