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952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导学案 岳麓版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205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导学案,岳麓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导学案 岳麓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比较明朝和唐朝科举考试的异同。2、知道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进一个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学习重点】重点: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 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 起义。 (2)明朝的建立:时间为 ,人物是 ,都城在 (今南京)。 2、元朝的灭亡是在 年,标志是明军攻占 。 二、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共有四点措施) 二、合作探究 1、比一比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吗?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在教材的P8有介绍) 2、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比较一下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指出它们有何不同之处。 3、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出卷网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分析此问题须先了解“焚书”“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指的是什么?) 三、巩固训练 1、小王同学搜集了下列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资料,请你帮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李世民 ②嬴政 ③朱元璋 ④赵匡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2、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 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 3、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4、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最终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C、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D、保留古代文化遗产 5、中央教育电视台教育频道曾经推出一期特别 出卷网节目《废除科举制度100年》,其中有一道题是:“你知道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开始失去积极意义分别是在哪一时期吗?”正确的答案是( ) A.隋朝、明朝 B.唐朝、清朝 C.隋朝、清朝 D.唐朝、明朝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第16课 拓展视野 他人评价厂卫制度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出卷网。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反映出中央集权度本身的协调功能在下降,并不表明封建制度更加巩固,而恰恰是它衰落的表现。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 出卷网明,其中有着层出不穷的辉煌时期,西方文明一直无法与我们相抗衡。但西方文明却后来居上,在现今世界横冲直撞。那么到底中西文化比拼的分水岭在何时呢?这个分水岭正是明朝。明朝,一个可悲的朝代,中华文明的蓬勃生机开始凋敝,相反西方正是文艺复兴的狂飙时代,是冒险犯难的时代。差距再所难免。 明朝,封建主义已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只 出卷网有不断加强封建专制,以此苟延残喘。于是最令人痛批和指斥的厂卫制度就应运而生。明朝编设厂卫,本是要保家卫国,维护中央政权的运作。但厂卫制度演变至后来,成为夺取权力的工具。明朝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大臣,都毁在锦衣卫的手上,结果国家的栋梁没了,文化的生机和气节没了,最后连皇帝老子也沦为厂卫头目的傀儡,刀子上的一块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至此便顺理成章地衰落下来。 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为主,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经》、《书经》(《尚书》)、《易经》、《春秋》、《周礼》。   这些都是流传了数千年的古籍,题目从这些书里出,以八股文的固定格式来写作,评判文章的优劣依据的又是一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