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95628

10《小石潭记》课件+教案(共34张PPT)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1550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石潭记,课件,教案,34张,PPT
    (课件网) 《小石潭记》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教读引领课 1.理清游踪,把握景物特点,体会本文景物描写的妙处。 2.品读语句,体会作者游览时的心情及心境,探究作者的人格魅力。 学习目标 公元805 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了一场政治革新而被贬出京,以戴罪之身,携堂弟、表弟和母亲,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湖南一个名叫永州的蛮荒之地,一住就是十年。 十年间,一篇篇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在他的心头酝酿,在他的笔尖流淌,他与永州的美丽邂逅,让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新的辉煌。 自读,梳理游览踪迹 自读课文,圈画标明游览踪迹或顺序的词句,看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自读,梳理游览踪迹 参考示例: 标明游览踪迹或顺序的词句: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 依次描写的景物:篁竹、潭水、石底、石岸、青树、翠蔓、游鱼、源流。 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按照小丘—篁竹—小潭—岸势—潭之四周的顺序,由声到形,由近及远依次写来。 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描写景物的词句,仿照示例,思考、批注:我从 (词句)读出了小石潭 (特征)。 再读,体会景物特点 参考示例: 我从“水尤清冽”读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这是从视觉、触觉的角度来写水清。“尤”是格外的意思,说明潭水不是一般的清澈,而是格外清澈、凉爽。 参考示例: 我从“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读出了小石潭之小,一片竹林就挡住了整个石潭,而且是全方位地遮住,可见石潭面积之小。 我从“下见小潭”读出了小石潭之小,“下见”是指向下才能看见,如果石潭够大的话就会直接呈现在作者眼前,不需要“下见”了。 我从“如鸣珮环”读出了小石潭之小,这里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潭水之小。因为只有是小潭,潭底是石头,水石相激,才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否则,就可能水声澎湃如雷了。 我从“全石以为底”读出了小石潭之小,潭底由整块的石头构成,可见潭底不大。 我从“潭中鱼可百许头”读出了小石潭之小,能够数出潭中鱼儿的数量,说明潭的面积不大。这也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参考示例: 我从“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读出了潭水的清澈,这里也是侧面描写。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说明水清得好像消失了。不仅鱼儿清晰可见,而且鱼的影子也清晰可见,足见潭水的清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 柳宗元与吴均“以鱼的可视反衬水的清澈”的写法,异曲同工,而且更进一步,以鱼影衬水的澄澈。后来他的“粉丝”苏轼,在文章中写道: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示例: 我从“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斗折蛇行”读出了小石潭石头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溪岸也是曲曲折折,而且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我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读出了小石潭四周景色的幽静美丽、摇曳多姿、野趣丛生。 有景处皆有情在。柳宗元游小石潭时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这种心情? 细读,品读作者情感 参考示例: (1)快乐: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这是一种发现的快乐,一种因距离而产生的令人神往的快乐。 “伐竹取道”,在密密的竹林中亲自去探索,这是一份体验的快乐。 “水尤清冽……参差披拂”,“尤”字中蕴含着作者无尽的感叹和意外的惊喜。 “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呈现了作者沉醉于小石潭时的无限愉悦。 参考示例: (2)忧伤: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明明有 5 人同行,作者却说“寂寥无人”,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我们会发现这反常的叙述背后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