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98679

【核心素养】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89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核心,素养,16课,最苦,最乐,教案
  • cover
16* 最苦与最乐 1.语言运用: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思维发展:运用略读的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3.审美鉴赏:理解并体会本文简洁流畅、朴实凝练的语言风格。 4.文化传承:感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形成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的责任意识。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略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大家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及自己心中的答案,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与大家心中的答案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2.生难字词 (1)字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失意(yì) 达观(ɡuān) 排解(jiě) 循环(xún) 海阔天空(kuò) (2)词义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失意】不得志;不如意。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或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三、略读课文 梳理思路 1.听录音,让学生试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点拨: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3.略读课文,关注、勾画带有“最苦”或“最乐”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在“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的论述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为什么认为它最苦?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病、死→达观。 不是,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原因:(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未尽责任的人,受良心责备,无处躲避。 2.学生讨论,并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点拨:对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说说第5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点拨:①补充阐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这一观点,圣人“终身忧愁”,但“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②担大责任,得大快乐。从“小我”之乐提升到“大我”之乐。 ③由浅及深,层次深入,使说理更透彻,更完善。 4.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点拨: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因为“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避,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避责任,“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 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