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01943

24《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49911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愚公移山,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 学习目标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了解寓言的特色,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理解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养坚毅的品格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壹 初读感知 走近“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终身致力于道德学问的研究,隐居郑国四十年,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典籍。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黄帝神游》《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文学常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剌或劝诫的意味。寓言具有以下特点: (1)篇幅大多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2)鲜明的讽剌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远喻近,使深奥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亊中得以体现。 (3)故亊的虚构性。主人公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的其他亊物。 (4)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sè yū hè chèn kuì wú cuò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荷担 始龀 穷匮 亡以应 一厝 智叟 sǒu 基础积累 词语理解 且:将近。 惩:苦于。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如……何:把……怎么样。 诸:相当于“之于”。 年且九十 投诸渤海之尾 如太行、王屋何 杂然相许 惩山北之塞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篇神话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要带领子孙把门前的大山移走,最后感动了天帝,天帝令天神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贰 深入探究 1.第二段中人们对“愚公”的主张有几种不同的态度? 内容理解 众人 其妻 邻居遗孤 “跳往助之”,代表乡邻的支持 “杂然相许”, 愚公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献疑。出于关心,提出关键问题 2.文中写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①两座山非常高大。 ②年老力衰,人员少。 ③工具简陋,路程远。 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一样吗?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态度不一样。   其妻尊重愚公,其“献疑”带有关心的意味,语气非常委婉。   其妻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石的问题,并得出解决办法。   智叟言语间流露出对愚公的轻视,问话则充满了讥笑和责难。   智叟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显得自然合理。 4.本文的结尾充满了神话色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①连天帝都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可见愚公形象的伟大,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②结尾照应了故事开头,说出了移山的结果。虽然是神助,但还得归功于愚公。用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美好结局再次肯定了愚公的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写作特色 用对比和衬托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愚公与智叟的对比。 愚公 目光长远,积极奋斗,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 智叟 目光短浅,冷漠逃避,把困难看得太重,看不到人力的伟大。 愚公具有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衬托,主要是侧面描写。   如写王屋、太行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显示愚公的气魄有一定的衬托作用。   又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