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用以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当入不敷出或出现财政赤字时就要举债。现代经济运行中,公债不仅是当代各国财政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手段,同时还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特殊工具,更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 本章将围绕公债的发行规模与结构、公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公债与税收在收入分配差别、谁来承担债务负担以及什么条件下债务是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的适当方式展开分析和论证。 第十章 公债 10.1 公债原理 10.2 公债的规模与结构 10.3 公债与资源配置 10.4 公债的负担和效应 10.5 公债市场及其功能 10.6 公债政策 &10.1 公债原理 10.1.1 公债的涵义 10.1.2 公债种类 10.1.3 公债的功能 10.1.1 公债的涵义 年度财政盈余或赤字 = 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付息支出) 经常收入是指除债务收入以外的所有财政收入,如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基金收入、规费收入等。 经常支出是指财政的各项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不同。 所谓财政赤字,指的是财政活动完成时出现的赤字,这是实际的真实财政赤字。 而赤字财政,指的是编制预算时安排的赤字,这是计划中的赤字,是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 公债是公共债务的简称,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公债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1)有偿性。政府如期偿还公债,并向认购者支付利息。 (2)自愿性。公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3)灵活性。公债发行与否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有关因素灵活确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除特定时期的某些强制性公债外,公众在是否认购、认购多少等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的权利。 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政府信用是指,政府按照有借有还的商业信用原则,以债务人身份来取得收入、或以债权人身份来安排支出,又称为财政信用。公债只是财政信用的一种形式。 严格上说,公债和国债是有区别的。公债作为政府债券,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通常将中央政府债券称为国债。 现代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信用关系基础上,是在借贷资本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公债的属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财政性:公债是特殊的财政收入形式,是自愿、有偿、灵活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从而具有财政性。 2.金融性:从金融投资的角度看,公债和其他债券,都是一种能在未来带来收益流的金融资产,因而具有投资价值和市场价格。 3.经济性:公债是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因而又具有经济性。 10.1.2 公债种类 1.内债和外债 按发行的地域分,公债分为内债和外债,也叫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内债指的是政府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公债,其认购主体是国内法人和本国公民,一般以本国货币为计量单位。 外债指的是政府在境外发行的公债,其认购者可以是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外国企业、国外金融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等,通常以债权国通货或具有世界货币功能的第三国通货为计量单位。 2.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按债务偿还期限分,公债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短期公债指债务期限在一年内的公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中期公债是指债务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或进行中长期投资。 长期公债是指债务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债,一般用于较大的经济建设项目或突发事件。 另外,长期公债还包括永久公债或无期公债,它不规定到期时间,债券持有人无 ... ...